指南针究竟指向了哪里?--COMPASS研究

1.jpg

旧金山时间7月25日中午,Siddiqui教授在SNIS大会“最新临床研究结果”环节公布了对比直接抽吸(ADAPT)与支架取栓作为首选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结果。

COMPASS(指南针)研究从诞生之日就备受关注,不仅仅因为这已经是Penumbra公司资助的第二个吸栓研究(之前一个ASTER研究试图证明直接抽吸的有效性,但最终仅仅证实了非劣效),而且也是第一个以功能性预后作为主要临床终点的吸栓试验(以前都是采用即刻血管开通率为评价指标)。更重要的是,比起试图证明直接抽吸优于支架取栓,COMPASS研究的关注点转向了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手术费用的降低。我们不得不说,这两点恐怕才是真正能够打动临床医生的“重要卖点”,毕竟,更加快速地开通血管以及帮助病人节省花费才是抽吸导管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吧。

2.jpg

历经三年时间,COMPASS研究在2018年的1月已经完成了全部入组,试验方法也发表在了今年2月的JNIS杂志上。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原文。

3.jpg

这一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评估研究最终入组了15个中心的270例患者,最终128例采用直接抽吸ADAPT,130例采用支架取栓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4.jpg

20个中心中有15个活跃中心,这些中心有一定的技术倾向性,比如6个中心三分之二以上都采用直接抽吸,6个中心三分之二以上都采用支架取栓。但总体而言,其中10个中心入组例数超过10例。

5.jpg

患者基线数据方面两组基本保持一致,除了支架取栓组的患者之前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比例较高(16.9% v.s. 9.0%)。

6.jpg

试验结果:毫无疑问COMPASS研究证实了直接抽吸的非劣效:90天患者功能性预后(mRS 0-2分)直接抽吸组52% v.s. 支架取栓组49%。

7.jpg

如果我们看一下迁移图可能会感觉略有困惑,因为直接抽吸组mRS2分更多,而支架取栓组mRS1分更多。Siddiqui教授解释说总体上看,统计学并无差异。

8.jpg

关于手术操作方面,两组略有差异:支架取栓组使用球囊导管的比例更高(44.8% v.s. 33.6%); 支架抽吸组运用中间导管的比例更高(97.8% v.s. 86.8%)等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直接抽吸组仍然有20.9%的病例最终使用了取栓支架。

9.jpg

作者同样做了卫生经济学研究:在节省费用方面显然直接抽吸更胜一筹:抽吸组的花费几乎仅为支架取栓组的一半。

10.jpg

最后作者也对该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包括:球囊导管的运用,中间导管的运用对于结果产生的影响等等。

11.jpg

当然,最终结论还是大家都比较乐意看到的:

直接抽吸和支架取栓一样有效!但是直接抽吸更加省钱!

12.jpg

阅读数: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