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斌:珍惜职业生涯 以大师为路标加速前行

编者按:

烟雾病,对大多数一般读者来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人一头“烟雾”。2018年11月9-11日,首届少林国际神经外科大会暨 2018 中原脑血管病论坛(SINC&CCDF )在郑州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我国烟雾病治疗领域的著名专家、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斌教授就大会的举办情况及烟雾病的治疗进展接受了医维讯的专访。

微信图片_20181118145443.jpg

徐斌教授学术讲座风采


      医维讯:我们了解到,华山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在神经外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您也亲自参加了大会的很多筹备工作,能否请您谈谈您的参会感受?

       徐斌教授:近年来,在脑血管病和神经外科领域,我国的发展非常快,无论是神经介入手术,还是搭桥手术;无论是手术的数量,还是手术的质量,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领先的。本次大会希望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让“风从四方来”,把世界顶级的神经外科专家请到中原来,快速地提升中原本土的神经外科的发展水平。

      本次会议注册代表就有2600多人,规模非常宏大,分论坛也很多,整体效果非常好。会议还邀请到了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 )主席Yoko Kato教授,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原神经外科主任Juha Hernesniemi教授,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临床中心Vinko Dolenc教授等数十位顶级专家亲自出席了本次大会。通过和国外专家的交流,他们都认为我们中国人的效率很高,让他们感到非常惊叹,比如在闭幕式上就已经将前两天,甚至闭幕式当天上午的录像都剪辑出来了。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医维讯:本次会议邀请这么多的国内外大师,对于如何向他们学习,您都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徐斌教授:对于中青年医生,尤其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医生,首先要学好外语,这点非常重要。华山医院的周良辅院士、毛颖院长,口语都非常好,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院士也经常强调,年轻人对英语要高度重视。所以,在华山医院,每天早上交班基本上都是用英语交班,提高了年轻医生的英语能力,在邀请国外专家指导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了“Juha国际神经外科中心”,我相信在他的指导下,河南省人民医院年轻医生的临床技术会有一个快速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大师的工作精神,Juha教授在动脉瘤开颅显微手术领域保持着很高的纪录,一个原因就是他做了大量的手术,有16000多台,Juha教授来到中国的三个月,就已经做了八九十台手术,平均每天一台。

       国际上,很多专家都非常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到过的国家比较多,像印度,神经外科医生几乎是不会退休的,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因为真正培养一个成熟的神经外科医生还比较困难。总的来说,对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多走出去、多交流、多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医维讯:对于烟雾病,大多数一般读者对它还比较陌生,因此能否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一疾病的特点、危害以及发病率等情况?

       徐斌教授:烟雾病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烟雾病的发病率、检出率越来越高。根据《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的定义,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969年,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u首先报道了这一疾病。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烟雾状血管是扩张的穿通动脉,起着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这种“烟雾”状态包括是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太细的区分有时候很难说清楚,美国的指南里都是把它称为烟雾状态。总体上来说,它是一个慢性闭塞性病变。在闭塞开始后,由于脑血管自身具有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代偿一部分缺血缺氧的状态,但缺血持续下去就会有新生的血管长出来,这种新生的血管管壁很薄,主要集中在颈内动脉末端、丘脑动脉等部位,承受的压力相对比较高,因此这种血管就很容易出血。因为它承受的压力很高,另外需要它运载的血流量也很大,就很容易出血。现在习惯上把出血型烟雾病称为出血型烟雾病,但事实上它的病理基础还是缺血。出血只是因为承受不了血流冲击的最后一个结果。所以,缺血是所有烟雾病当中都存在的现象,出血是其中一部分,大概成年患者当中有一半左右可能会有出血。


       医维讯:目前在烟雾病治疗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只要不是急性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现在可选择的手术治疗包括直接脑血管重建术、间接脑血管重建(搭桥)术及直接间接联合血管重建术,我们知道您已经做到5000多例的烟雾病手术,从手术的效果看,您更倾向于如何为患者选择术式?

       徐斌教授:术式要根据具体的血管情况来决定,我本人非常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如果受体血管网络很好,供体的血管网络也比较好,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选择做一个直接的搭桥。有的只做一支搭桥,有的做两支搭桥,甚至用一支颞浅动脉顶支也可以做两支搭桥。就像我在本次论坛期间直播中做的那例手术一样,像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做贴敷了,但是大部分情况,尤其是烟雾病中晚期的病人,因为患者缺血缺氧已经比较严重,所以还是需要做一个综合的治疗,除了搭桥以外,颞肌的贴敷,硬脑膜的贴敷也是必须的,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让血流供应的范围更加广泛。在由我和顾宇翔教授共同执笔的《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中,对烟雾病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及方式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地规定,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阅读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