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OCIN|管生:和大家“摸爬滚打”在一起,不断攀登的代表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010.jpg

第21届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即将于2021年10月20日~24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上海召开。

OCIN与神经介入共成长!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大庆之年,OCIN也迎来了自己20周岁的生日。在OCIN2021来临之际,我们特别采访了部分与OCIN有着浓厚渊源和深情厚谊的专家,请他们畅谈自己与OCIN的结缘,以及“同成长、共进步”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328.jpg

本期访谈嘉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管生教授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013.jpg

管生教授在OCIN 2020会议期间精彩授课


“我第一次参加OCIN会议是2011年,参会期间,我就感觉它和其他大会不一样。尤其是围绕脑血管介入进行的手术直播,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非常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管生教授回忆起第一次参加OCIN会议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管生教授告诉我们,虽然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介入,但真正步入神经介入领域是在2011年。恰恰在那一年,他参加了OCIN会议,精彩的手术直播和现场讨论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之后,他一次都没有再错过。

随着学术水平的提高,从开始时的去学习,到参与讨论交流、讲课分享,管生教授团队与OCIN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已成为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一支“劲旅”。

OCIN满足了大家提高技术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328.jpg

谈到最初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手术直播,管生教授表示,当时神经介入手术在国内大范围开展时间不长,神经介入医生比较缺乏手术经验的交流,因此大家都很关注手术中的操作细节,而当时其它大会往往都是纯粹的学术讨论,缺少“实战性”的现场气氛。OCIN则满足了大家提高技术的这种迫切需求。

“那阶段的我,正渴望能有机会广泛吸取同道们的手术实战经验与教训,看到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些问题,别人是怎样去解决的,感觉提升很大。”管生教授说,手术技巧的传递,专业性非常强,OCIN会议在进行手术直播时,术者与参会代表还在现场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对大家手术技术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016.jpg

管生教授说,在参加OCIN会议的同时,自己也参加过OCIN学院等学习班,“逐渐地,我也感受到了OCIN会议正在向更多的脑血管病领域渗透,两个明显的变化能显示这一中心理念的转变 。

一是从最初的临床技能的交流与传递,开始转向临床研究。从最初的开展文章交流,到介绍回顾性、前瞻性研究,到联合多中心开展RCT研究,如去年长海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式发表的“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DIRECT-MT)研究,为改写临床指南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是从以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为重点,开始转向聚焦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为主。尽管刘建民教授自己以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为特长,但他敏锐地意识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且大有可为,便毅然决定在OCIN的主要内容中加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甚至在最近几年的大会中,缺血已经开始成为主场。

“OCIN真正打造了一个以脑血管病治疗为主,涵盖多方面的综合性国际交流平台。”管生教授说。

OCIN的特色就是开放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328.jpg

管生教授说,OCIN会议发展的20年,也正是中国神经介入技术快速成长的20年。

此前,凌锋、吴中学、马廉亭、焦德让、李铁林等老一辈专家让神经介入在国内落地生根,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先驱者,但刘建民教授是真正和大家摸爬滚打在一起,不断向上攀登,让这一技术得以快速推广的一位代表。

“OCIN的特色就是开放,一定是带着大家一起玩,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大家要把视野放开,从国内要走向国际。”管生教授对OCIN会议再次给予高度评价。

谈到即将召开的OCIN2021,管生教授表示,DIRECT-MT研究的发表,将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有些在时间窗范围之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不必再先进行溶栓,而直接进行取栓。不同于国外,由于我国的取栓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县级医院都已经具备了取栓能力,在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后,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管生教授同时表示,本届OCIN会议上围绕取栓治疗的一些国产化器械,也将是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重点。

OCIN立足于实践,重在解决中国临床中的问题,这也是它深受大家欢迎的一个原因。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外专家不能来中国参会,但相信通过OCIN会议,一定会将更多的中国声音传递到国际上,同时把最先进的技术理论带给国内同行。

力争多做研究,拿出河南的数据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328.jpg

在采访中,管生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的发展情况。

据介绍,郑大一附院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神经介入的医院之一,1983年李树新教授在美国学习过这一技术,并在回国后开展了脑血管的造影和诊断,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管生教授从2001年开始从放射影像诊断转入放射介入治疗,最初是肿瘤、外周血管和神经三种类型的介入都做。2013年,他果断放弃了肿瘤、外周血管的介入,决心聚焦于神经介入治疗,并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抽调神经内科、外科、放射介入相关人员组建神经介入科。自此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真正走上了“快车道”。

管生教授表示,受益于河南省人口基数大,病人多,以及郑大一附院近1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团队的成长也很快。目前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中心共有两个病区,25位神经介入医生,6个治疗小组,2020年的介入治疗手术量近1900台;其中颅内动脉瘤手术2020年达到900台,今年动脉瘤的治疗手术量有望突破1000台。

管生教授说,自己目前在工作中,主要的精力还是用于解决临床的一些实际问题,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回顾性研究,但在真正的前瞻性研究方面与先进的中心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心的主要特色包括——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创新TWIN术式的治疗,新型血流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等。此外,郑大一附院在颅内支架和弹簧圈运用方面也有一定的独到之处,这些都有待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得以深化。

“我给中心定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利用我们大量的病例资源,联合国内外的同道,多做一些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争取拿出河南的数据,为国内指南共识的修订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管生教授说。

微信图片_20210827093020.jpg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现任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发表论文 174篇,其中 SCI收录 29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2项。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 Reviewer.


阅读数: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