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OCIN|洪波:20年,我们走对了专业的发展方向
图片
第21届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即将于2021年10月20日~24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上海召开。
OCIN与神经介入共成长!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大庆之年,OCIN也迎来了自己20周岁的生日。在OCIN2021来临之际,我们特别采访了部分与OCIN有着浓厚渊源和深情厚谊的专家,请他们畅谈自己与OCIN的结缘,以及“同成长、共进步”的故事。

图片

本期访谈嘉宾:

大会执行主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洪波教授

图片

每年东方会召开之前,洪波教授都非常地忙碌。

这样一忙,就忙了20年。

作为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最早的核心成员之一,洪波教授一直负责会议的学术安排,从外宾联络、课题组织,到具体的日程安排,无不倾注着他的热情和心血。

“我是1990年参加工作的,开始在神经外科做住院医生。1999年应邀去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院进修时还是学习的显微颅底外科专业。但回国之后,感到神经介入这个技术比较新,脑血管病病人多,更是常见病,对这项新技术很有兴趣。”洪波教授告诉我们,那时候刘建民教授在神经介入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自己在刘教授的带领下,也开始走上了神经介入的道路。

对于长海团队而言,早期时刘建民教授、许奕教授和洪波教授有被称为“三剑客”的说法。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不少曾经在长海培训过的医生都主动地提到,“三剑客”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有着非常好的人品。提及那段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洪波教授却非常地谦虚。

“没有太多故事啦。”他总是这样说。

但熟悉的人却告诉我们,他非常的辛苦,特别是在操办第一届东方会时。“会议结束时,洪波教授的扁桃体发炎化脓都做了手术。”

“我们想做一个神经介入方面开创性的会议,所以就很认真地去办。”洪波教授说,在东方会之前,还很少有学术会议的日程安排得那样紧密。三天的会议,每天从早上一直开到傍晚,中间只间隔10-15分钟的茶歇时间,对于参会者而言,是一场极大的体力考验,而对于组织者而言,则更需要付出无比的辛劳。

“我们每年都要向大家介绍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最新知识、理念、技术、产品等。为了更好地确定日程,我们都是反反复复地进行讨论,也蛮辛苦的。”洪波教授笑着说,特别是东方会第一届就开展了手术直播,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当时的几例手术,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有的手术还存在一定争议。

“对术者的压力都很大。但经过这么多年,大家还是看到,我们是走对了专业的发展方向。”洪波教授说,当时神经介入在国内开展的时间还不长,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卫星、互联网这些转播的新技术,是请电视台的人,从手术室拉线到会议室的。把自己也不是完全有把握的手术转播出去,当时大家确实手里都捏了一把汗。

20年,东方会从长海医院锦雪园不到200人参加,一直发展到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数以千计的代表参加,成为国际顶级的神经介入大会之一。

图片


谈到东方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洪波教授认为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

一是紧跟国际学术潮流,充分体现了神经介入学科的国际发展态势,从而也就引领了国内会议的潮流。

二是会议集中在脑血管病治疗,特别是神经介入领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实用性、科学性,这也是会议能打动参会代表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在向国内传递世界最新进展的同时,也与国际同行成功进行了对话交流,在我国神经介入学科开展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四是会议率先开展了手术直播,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以往会议中无法真正体现的技术细节,这也是对大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地方。

“东方会即将走进新的10年征程,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鲜明的专业特色,规模不断扩大,并且与国际的接轨更加紧密,为中国医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洪波教授这样祝福道。

图片

洪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专业方向是脑血管病的介入和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创手术。曾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脑神经外科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神经介入中心和新英格兰卒中研究中心交流工作。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严道脑血管频道|微信号:ClinicVision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阅读数: 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