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IN2021丨手术录播频道收官:跨越九个学术日夜 云端发轫开新篇
图片

时间:2021年10月20-24日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图片
秋水初生,秋林始茂,落叶金黄正当时。
踏着上海金秋的气息,脑血管病领域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2021)拉开帷幕。

本着为OCIN2021下好开局谋篇“先手棋”的出发点,2021年10月11~19日,在业界众多脑血管病领域一线专家、临床医生的鼎力支持下,跨越9个学术之夜,OCIN2021手术录播频道圆满收官。

初试锋芒焕新颜,OCIN2021,隆重召开!

启幕寄语
精技强术共交流,知心合一起好步
图片
图片
10月11日晚7点,OCIN2021手术录播频道正式启动。

OCIN2021大会主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于云端上线,为本次活动作开场致辞。

光阴似箭,峥嵘岁月尽在谈笑间。刘建民教授谈到,本次手术录播频道作为OCIN2021的“会前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开篇意义。

活动汇聚了当前神经介入领域最有经验,有能力的一线专家解读临床实战病例,畅言介入心得,相信通过与会嘉宾们毫无保留的分享,定能让线上线下观看手术录播的学员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精进手术操作技能。

同时,刘建民教授也祝愿本次活动能旗开得胜,为即将召开的OCIN2021起好步、布好局。期待OCIN2021火花四溅,百家争鸣,为所有参与同道带来丰盛的学术知识、学术经验。

亮点采撷:“秋菊春兰”各自芬
图片
本次活动总共分为9期,每晚19:00-20:30,在各大知名脑血管病医院权威术者、资深前辈的共同点评下,会有5-6位来自全国各地神经介入术者分享手术录播病例,并着眼于手术操作中的难点、疑点问题,发散思维,同点评专家们展开深度研讨,寻求解题之道。
因此,9期课程各有不同,又各自出彩。对于线上线下观看直播的学员们来说可谓“求珠采玉从吾好,秋菊春兰各自芬。”

10月11日 第一期:

兵行诡道,复杂动脉瘤栓塞处理“妙计”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10月11日晚19:00,手术录播频道正式上线。聚焦不同类型的复杂动脉瘤栓塞手术,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海清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路华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黄昌仁教授坐镇云端,携手5位临床医生奉献了5例极具思考和实践意义的手术病例。

上海长海医院方亦斌教授一马当先,首先为线上专家们分享了一例经绕入路基底动脉尖动脉瘤T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病例,直观展示了不同器械辅助神经介入手术所带来的临床优势。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征教授紧随其后,介绍了一例经桡动脉入路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例。不同的入路方式加之先进的手术器械辅助,使得整个案例颇具借鉴意义,也引发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赞扬。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李昌亚教授则带来了一例“翻山技术”分区栓塞后交通破裂动脉瘤上手术录播演示,术中,李昌亚教授可谓临危不乱,面对棘手病例当机立断,采用“翻山技术”巧妙完成手术。在场嘉宾在借此契机强调了在夯实手术基础操作上,挑战困难病例的重要性。

菏泽市立医院李文帅教授展示了一例微导管成袢技术栓塞复杂A1起始部动脉瘤手术,整台手术行云流水,有难度也有高度,为在场专家带来了微导管成袢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和规范流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学斌教授最后演示了一例巧用导丝导管腔内隔绝治疗颈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案例。为临床医生处理复杂动脉瘤拓宽了新思路。


10月12日 第二期:

血流导向装置的实践运用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血流导向装置(FDs)的应用以及超适应症治疗一直以来广受关注。10月12日的手术录播频道即聚焦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邀请了全国6个中心神经介入医师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验。本场活动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文峰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桂运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强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聚焦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再出血风险高,易复发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昌伟教授分享了一例Tubridge结合弹簧圈治疗BBA的病例。BBA的介入干预技术难度高,操作风险较大,而FD结合弹簧圈栓塞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同时,FD尺寸的选择对于支架良好打开以及贴壁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教授分享了一例Tubridge治疗大脑前A2远端动脉瘤的治疗,并强调了FD干预远端动脉瘤的指征,以及测量评估、张力调整以及长期随访的作用性。

成都市第六人民院叶静教授分享了一例孤立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病例。通过病例直观证实了面对椎动脉大动脉瘤合并脑干压迫症状时,FD相比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更有益于缓解其压迫症状,而桥接FD可作为单FD术后动脉瘤进展的补救措施。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赵开军教授汇报了一例儿童基底尖巨大动脉瘤的病例,他提出,对于基底尖动脉瘤治疗困难,FD的血流导向装置可使患者获益,Leo支架预先设置也能为后期FD植入奠定良好基础。

上海长海医院周宇教授分享了FD结合弹簧圈治疗眼动脉动脉瘤中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他强调,动脉瘤的破裂风险AI评估以及术前血流动力学分析对于尺寸选择和支架模拟释放都有极好的参考作用。

总的来说,FD治疗颅内动脉瘤专题选择了不同部位和解剖特点的临床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FD研发以及其指征的拓宽,未来FD对于脑血管病干预的表现值得期待。


10月13日 第三期: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一直是神经介入医生需要应对的常见病例,该病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目前血管内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月13日,活动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进行了深度研讨。福建省漳州市医院陈文伙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殷聪国教授、聊城市脑科医院张利勇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

临沂市人民医院王浩教授首先讲解了BGC联合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串联病变手术。王浩教授通过对BGC联合支架取栓操作方式和适应证的细致解析,为临床医生救治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带来了思路。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易婷玉教授则分享了一例急性颈动脉串联病变血管内治疗案例。易婷玉教授形容整个诊疗过程“扑朔迷离”,但她认为,临床医生若能有条不紊,从现有材料中抽丝剥茧,最终一定能找到破局之道。

来自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军教授和徐州市中心医院平蕾教授先后展示了一例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动脉取栓和左侧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取栓术。通过对比的形式,两位专家为在线嘉宾详细展示了“一左一右”大脑中国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取栓的不同操作细节。

临沂市中心医院李广峰教授解读了一例前循环串联病变取栓术。术中,李广峰教授为确保万无一失,整个手术过程中团队每一步操作都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安全、有效的完成了手术。

东部战区总医院刘锐教授演示了一例急性颈动脉闭塞抽吸再通联合小支架取栓补救手术。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术中能随机应变的状态,刘锐教授获得了线上嘉宾的一支好评,同事整个手术案例也为临床医生应对术中突发状况提供了新方法。


10月14日 第四期:

假善于器,取栓巧技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取栓过程中的困难病变和特殊病变一直是神经介入初学者及临床术者较为关注的问题。10月14日晚,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圣教授、临沂市人民医院韩红星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永巍教授的点评下,5位讲者为带来了精彩的病例分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医院殷聪国教授团队率先分享了一例大核心梗死伴ICAS取栓的复杂病例,术中团队通过直接抽吸、支架植入、“跨支架取栓”等一系列操作,最终取得了eTICI 2c的成功再通。

济南市中心医院朱天瑞教授团队随后演示了一例晚时间窗、大核心梗死伴大负荷血栓的取栓病例,结合抽吸和支架取栓的方式,团队巧妙地处理了这一大负荷血栓的病例,最终达到mTICI 2b的再通。

靖江市人民医院丁云龙教授团队则带来了一例术中考虑为夹层病变导致的AIS病例,术前患者右侧大脑半球已有明显的低密度影。术中,团队经过4次的支架取栓获得血管的成功再通,并且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获得NHISS 0分的良好预后。

湖北省中医院刘亚昌教授团队展示了一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的病例。术中,团队通过球囊扩张和抽吸取栓成功开通血管,最终患者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预后。

聊城市脑科医院郝继恒教授团队最后带来了一例颈动脉切开取栓病例,由于患者较为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血管通路十分迂曲。在复合手术的条件下,颈动脉切开取栓后,再次进行了3次的支架取栓,获得了mTICI 2b的再通。针对此类病例,郝继恒教授还同步介绍了颈动脉穿刺及切开取栓的病例分享及文献回顾。

针对5例手术录播演示,在场嘉宾总结表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晚时间窗取栓、大核心梗死患者的取栓以及复杂病变的处理等都是目前临床的焦点问题,随着各项临床研究的逐步展开,未来我们一定会在更好的询证学证据指导下开展取栓的各项工作。


10月15日 第五期:

敬小慎微,血管畸形的治疗体会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血管畸形的治疗在神经外科领域一直以来具有比较大的关注度,这一期专题讨论会中,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邓剑平教授主持,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奕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谷震教授参与讨论,共有6位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理念及经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卫教授分享了一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Cognard III型的恶性瘘。结合患者身体状况,王卫教授通过静脉入路,开通岩下窦,凭借高超的超选技术成功将微导管到位,最终治愈栓塞。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征教授汇报了一例经脊髓静脉引流的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李征教授带领团队通过选择更适合作为栓塞的的枕动脉远端骨穿支,在财通微导管造影对瘘整体结构有了明确的显示,术后对病人的规范的管理造就了患者的治愈。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王威教授则通过神经导航下开放手术治疗了一例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团队运用先进器械进行精准的手术定位,精彩的显微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立权教授与江苏省人民医院陈骅教授先后分享经动脉及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

最后,上海长海医院李强教授演示了一例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经静脉入路分步栓塞。术中,李强教授团队对畸形团结构的精准分析,精彩的手术策略制定,减少了患者手术的风险同时,完全栓塞了动静脉畸形,引起了线上嘉宾的热烈讨论。


10月16日  第六期:

夯基础强技能,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再发展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治疗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该手术主要适用于烟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在本期颅内外搭桥术在复杂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专题病例讨论环节中,来自全国6个中心的神经介入医生在专题会上分享了各自的医疗经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亚波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佟小光教授、南京鼓楼医院杭春华教授主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佟志勇教授分享了一项STA-ACA搭桥与STA-MCA双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说明了以大脑前动脉缺血为主的烟雾病患者可使用STA-ACA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桥血管通畅性较好,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

南京鼓楼医院杨咏波教授展示了两例大脑前动脉A2段巨大动脉瘤孤立联合A3-A3侧侧吻合颅内血运重建术的病例;用实例说明了对于该位置的巨大动脉瘤,单纯介入治疗难以消除占位效应,同时难以保留动脉瘤流出道发出的骈周及骈缘动脉。此种动脉瘤搭桥手术相较于单纯介入治疗更有益于缓解其占位效应。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赵洲洋教授带来了一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双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外搭桥治疗的病例,提出鼻咽癌综合治疗术后患者易复发及引起组织坏死,可导致颅底结构破坏,可侵犯颈内动脉,需通过ASITN/SIR评分评估患者下一步治疗策略。若代偿通过,且为单纯一侧病变,则以栓塞治疗为主,若代偿不通过则以搭桥为主,且更倾向于高流量搭桥,必要时可覆膜支架置入争取进一步搭桥的时机。

河南省人民医院赵黎明教授分享了一例复杂动脉瘤夹闭术的保护性搭桥。他表示,对于复杂的动脉瘤,应该联合治疗,比如动脉搭桥技术联合临近责任血管栓塞,具有很大价值;此外对于需要阻断时间长,血管干扰大时,合理有效地血管旁路构建,为远端血管提供过渡时期的血流保护性供给进行保护性搭桥,可为进一部治疗争取更多安全有效地时间。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亚波教授分享了一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巨大血栓性动脉瘤的颞浅动脉双支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切除的病例。他认为,“无牵拉+组合夹闭+备搭桥”的新理念是治疗各种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个更好的方式。

上海长海医院李强教授则演示了一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治疗双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结合手术病例,李强教授建议,在消除双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同时,需要保留PICA的血供的治疗。同时,他也分析说明仅仅通过介入治疗无法完全避免后循环缺血的问题,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手术相对更加适合;而搭桥手术是治疗困难动脉瘤的必备手段。此外,介入手术联合搭桥手术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难度。


10月17日 第七期:

毫厘之中显真功,显微外科深运用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在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可以通过介入的方式得到有效治疗的大背景下,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本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专题病例讨论环节中,来自全国6个中心的神经外科医师畅谈了自己的治疗经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卿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建民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王志刚教授于云端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张玉坤教授分享了一例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夹闭术。团队通过经典的翼点入路结合颈内动脉内球囊Guiding抽吸的辅助的方法,为开展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王威教授带来了一例精彩病例。手术对象大脑中动脉闭塞伴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而王威教授则采用Dolenc入路夹闭动脉瘤+低流量双干搭桥的方法,一次手术成功解决两个问题,既巧妙又高效,引起了线上线下嘉宾的关注和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孙斌教授介绍了一例左侧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本例上手术的亮点之处在于,术者在术中同时采取终板造篓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脑积水的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陈晓霖教授分享了一例右侧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大型前交通动脉瘤和未破裂大脑中动脉瘤介入手术。陈晓霖教授谈到,对于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治疗,不管夹闭还是血管内治疗,均存在较大手术风险及技术难度。本病例后期随访动脉瘤愈合良好,证实了该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上海长海医院李强教授分享了一例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组合夹闭病例。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李强教授在不能明确动脉瘤性质及载瘤动脉情况的前提下行手术探查,最终采用组合夹闭的方法重塑血管,保证了患者安全,使患者获益。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陈西亚教授分享了一例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术中,团队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和翼点锁孔治疗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最终证实了锁孔技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  。

最后,各位教授总结表示,在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处理中的每个细节。对于某些不适合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外科手术依然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10月18日 第八期:

介入VS开放,各显“神通”


向上滑动阅览


10月18日手术录播频道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波教授、李子付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王子亮教授等在线专家特别针对颅外动脉狭窄的介入和开放手术展开热烈讨论。

广东省中医院尤劲松教授首先带来一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分期治疗的病例。对于双侧狭窄,先做哪一侧,分期间隔多久?尤教授选择先行狭窄较轻侧的支架成型,降低高灌注风险,对侧分期治疗,间隔不宜过长。而河南省人民医院王子亮教授建议先解决近闭塞侧,以防脑血管事件风险,同时可避免择期手术狭窄段通过困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金涛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各带来一例复合再通病例。韩金涛教授通过完备的手术策略和高超的技术充分证实了,对于发病时间近、残端短的颈动脉闭塞,开放手术开通血管,联合血管内取栓防止新鲜血栓逃逸,并加以积极的介入干预策略治疗开通后的血流受限,可以使此类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

吴培教授的手术录播病例则表明,对于成角大、介入困难的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可实现良好再通,同时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开放切口可降低夹层和斑块脱落风险,而合理运用双导丝技术可以使出现的动脉夹层得到良好处置。

温州市中心医院陆川教授为带来了一例左颈内、基底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病例。陆川教授一期使用小球囊+wallspan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同时小球囊扩张颈内动脉狭窄,复查时发现颈内动脉血管重塑非常好,而基底动脉狭窄出现回缩。点评专家们则针对椎基底动脉汇合处狭窄的球囊选择展开积极讨论,戴冬伟教授认为如果只在V4段的狭窄,可以大胆一些,选择相对稍大一些的球扩支架,以小球囊大压力进行扩张可能会有良好疗效。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檀书斌教授展示了一例颈外动脉狭窄药涂球囊扩张的病例。患者既往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行搭桥术后,近两年右侧颈外动脉狭窄进展迅速,进行单纯药球扩张后,复查发现官腔狭窄进一步好转,药物在局部持续作用。引起狭窄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粥样硬化?还是血管炎症?抑或不典型烟雾病?或许后续的随访与组织病理分析会告诉我们答案。檀书斌教授的分享则使在场专家看到了药涂球囊在颈外动脉狭窄起到了良好作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伟教授以蒙太奇的手法为精妙演示了两例病情相同的脑卒中串联病变的不同处理。吴伟教授首先用逆行开通的办法实现了血流再通,残留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的不同,分别进行了急诊支架植入与择期植入。虽然过程曲折但殊途同归,两位患者都得到了妥善治疗。吴伟教授认为如果开通后前向血流好,那么可以择期做,避免高灌注风险,而如果球囊扩张后无法维持,那最好急诊植入。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栓子逃逸问题,长海医院的李子付教授强调了球囊guiding在串联病变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来自安徽泗县人民医院的史雷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一例锁骨下动脉慢闭开通时支架脱载的病例。在双侧入路支架到位后,由于血管成角过大,球囊充盈过程中阻力增加,与支架发生相对位移,出现了脱载的情况。面对这种罕见的状况,史雷教授选择在狭窄的空间中使用小球囊逐渐扩张,逐渐打开了支架,最终妥善处理了支架脱载。


10月19日 第九期:

极限挑战,颅内狭窄锻精技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10月19日,手术录播活动最后一期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冬伟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东海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王鹏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渭南市中心医院尚慧娟教授分享了一例基底动脉完全性闭塞开通手术病例。后循环慢闭开通,一直是缺血介入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术前者充分的评估至关重要,治疗过于积极可能会得不偿失,太保守有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张全斌教授分享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案例拓展了球囊的作用,在扩张后,发挥其锚定作用,使中导管顺利进入颅内,再开始卸球囊时 ,发挥其同轴效应,从而安全跨越狭窄病变段,使整个操作变得又快又安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昌亚教授后循环梗死后椎基底动脉慢性闭塞再通,血管内介入在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与慢性闭塞治疗中的探索性正在增加,但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手术患者的合理选择是实现血管内再通的基础。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鹿树军教授分享了NOVA支架治疗左侧椎动脉V4段狭窄的案例。鹿树军教授的病例强调,手术路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中间导管的应用,使得一些路径迂曲的手术变得相对简单,球扩支架使用前尽量对狭窄处进行湿度预扩张。NOVA支架顺应性较好,通过弯曲血管及病变更顺滑,到位性较好。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司司博士分享了基底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药物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病例。药物涂层球囊可将紫杉醇扩张时与血管壁紧密接触药物分布均匀。扩张后,药物涂层可减少狭窄,且通过血管内膜细胞的抗增值作用,有效避免其再狭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刘曙东教授分享了症状性非急性期椎动脉闭塞介入再通,病变血管较长,采用两枚支架部分重叠串联植入,取得较好的成形效果,3个月短期随访结果良好。对于此类病例,个体化评估介入再通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非常重要;有效性,特别是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九天九夜:再回归、再拔高

至此,在全国各地60余位专家的精诚合作下,OCIN2021手术录播频道火热收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脚踩进泥土里,方能在神经介入这片沃土上向阳生长。

本次手术录播频道既是一次临床基础的再回归,也是一次实战技巧的再拔高,这里有前沿、有基础、有技巧,必将深度赋能线上新下参会医生临床诊疗技能,拓宽手术操作新思路,造福更多脑血管病患者。

开篇谋好局,OCIN2021也在此活动的助推下,顺大势,弄潮流,乘风破浪铸新篇。

2021年10月20-24日,壮怀不变,东方脑血管病大会,我们别来无恙!

阅读数: 1340